資訊觀點
吃一口德國黑面包,有多少減肥er被崩掉大牙?
來源:網易上流2022-10-13天氣是越來越冷了,有些人開始了反季節(jié)減肥之路——“我要悄悄減重,勢必在夏天驚艷所有人?!?
然而,每日計算卡路里的人類,總會在減重的路上踩無數(shù)坑。
這也許體現(xiàn)在你被高價“草料”坑癟的錢包里;也許體現(xiàn)在“減糖”來“生酮”去,卻依然不減的體重里;抑或許體現(xiàn)在吃一口主播推薦的健康黑面包,被崩掉的大牙里。
沒錯,說的就是德國捷森黑面包。
來源:B站@滿洲里秋月白
來,所有捷森受害者請同我一起喊:德國面包,你不做人!
01
吃普通面包用嘴,吃德國面包用命
一直覺得,捷森面包的存在,可能是為了真切地告訴我們,真正的殺手,要深深根植于我們的生活里,以一種簡單樸素的面目出現(xiàn),然后冷不丁給你以打擊——說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物理打擊。
以捷森為代表的德國面包,雖然它看上去像一份快樂碳水,但事實上對你的牙齒、上消化系統(tǒng)以及心理素質,有著幾乎致命的威脅。
雖然它的升糖據(jù)說只有0.2,但只有真的勇士能消受得了。
吃到嘴里的那一刻,二戰(zhàn)時陰冷的防空洞,饑荒時在冷雨里扛枕木的鐵路工人,以及歐洲街頭拉著手風琴的流浪者一一映入眼簾。
天吶,世界上怎么會有如此能讓人憶苦思甜的食物?!
硬就算了,社交媒體上對這玩意最多的評價一般是難吃,又硬又酸又難吃。
無論你口味包容性有多強,也無論你的味蕾有多異端,吃一口德國黑面包,你會瞬間跟世界上大多數(shù)人站在一起,說一句:德國佬,我瑞思拜。
不過這句話也不完全正確,“除德國人以外的人類”格局明顯窄了,事實上,覺得德國面包難以下咽的群體,沒準可以擴大到碳基動物。因為,連熊都知道,這玩意需要在水里泡一泡才能吃。
畢竟,見過人說“像鞋底一樣硬的面包”,少見“像面包一樣硬的鞋底”。
都說德國的面包店販賣愛情。這里有年輕貌美的女士,愛上只賣隔夜面包的落魄青年;也有麻瓜和神奇小姐的夢想,以及久別重逢的歡聚。
然而現(xiàn)實卻是慘烈的,在吃慣了“軟飯”的東亞人眼里,浪漫的德式面包店里,大約全都是石頭。
老話說,只要餓到位,什么玩意都下得了嘴。這句話可能要把德國面包排除在外,因為就算面臨最窘迫的環(huán)境,給你一個德國面包救命,你也會深刻地記著,這玩意剌嗓子。
從這個角度上講,德國黑面包確實可以減肥,從根本上斷絕進食欲望和可能性的那種。
不過,如果你們覺得德國人覺不出他們的面包硬,那可就大錯特錯了。德國面包有多硬,他們自己心里門兒清,不然就不會有面包切割機這種東西存在了。
怎么說呢,看這東西切面包還挺爽的,甚至有很多人專門去超市圍觀它干活解壓。但即便如此,德國人也不想把面和得稍微軟和點,而是寧可發(fā)明一個機器來證明自己的執(zhí)拗——可能也是民族特色了。
02
德國人,為什么這么愛吃面包?
在中國人的印象里,面包總是柔軟的存在。
而德國黑面包的出現(xiàn),擊碎了這一切。
如果說剛出爐的軟歐包是溫熱柔軟的云朵,那德國面包就是堅硬的烙鐵;如果說袋裝土司像綿軟的天鵝絨靠枕,那德國面包就是司馬光梆兒硬的警枕。
所以,德國,不,歐洲面包為什么這么硬?
除了這些硬歐包在制作手法上,不過分添加黃油、奶油、奶粉、雞蛋和糖等起酥物質外,歐洲人啃硬面包這件事,也有著充分的歷史淵源。
從古埃及人無意中發(fā)明面包開始,這種方便的食物就注定成為世界上一部分人的主食。對于歐洲人而言,雖然希臘人從埃及人那里偷師了發(fā)酵技術,但等到小麥傳到本土,也已經變成了麩質含量較高的硬粒小麥。
而公元5世紀的外族入侵和氣候變化,更是讓小麥減產,歐洲人無奈將各種奇怪的東西加到面粉里來抵御饑荒。
再往后,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,面粉作為重要的戰(zhàn)略物資十分吃緊,摻雜了豆類、谷糠等的雜糧黑面包因為廉價和易于保存等特點,受到工人和貧民的歡迎,甚至被用在戰(zhàn)場上。可以說,硬面包是歐洲人的時代記憶,就像窩窩頭之于中國人一樣。
而落在德國人身上,這件事又變得迷惑了起來。從地理和氣候的角度來說,德國氣候偏冷,不適合小麥的種植,黑麥反而適應性良好,這就是德國人經常吃黑麥面包的緣故。
但是,北歐環(huán)境更冷,人家對把面包加工得堅硬如鐵就沒有執(zhí)著。
不僅如此,就算是黑麥,人家剛出爐的時候也是軟的,但德國人非要放涼了吃。就算一次買好幾頓的,吃之前熱一熱總行的吧?
感覺就是,別問,問就是缺天然氣(bu shi)。
德國人熱愛硬面包,不僅僅因為它磨礪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和牙齒,也不是艱苦年代形成的斯德哥爾摩,而是一種真正的、身與心的合一——德國人是真的覺得這玩意好吃。
據(jù)稱,僅疫情前的2018年,整個德國消費重達一百六十多萬噸的面包,德國人光用在面包上的消費,就有四十多億元,人均購買面包21.1公斤。甚至連面對能源危機時,也不忘解決面包的問題。
每個早晨、中午、晚上,尤其是周末的上午,你都能看到德國的面包店門口排著長龍,衣著或隨意或鮮亮的德國主婦們,期待著新鮮出爐、熱騰騰的面包。雖然那玩意兒和我們對面包的理解可能相距甚遠,卻可能是一個家庭一天,甚至幾天的主食。
沒錯,德國人的主食,大部分時候是面包,各種各樣的面包。
德國的面包種類很多,除了黑面包和粗麥面包外,國內比較常見的德式面包代表是堿水結Brezel;相對甜美柔軟,但要在星期天早上吃的花環(huán)面包;兇殘而別具特色的堿水面包;用馬鈴薯粉制成、酸了吧唧的馬鈴薯面包;帶果仁的全麥面包Korn等等。
乍一看樣式花里胡哨,但事實上,除了一些其他區(qū)域也常見的引進品種(如丹麥牛角包)外,德國面包無一例外干巴巴、硬邦邦,一口下去讓人失去對生活的熱愛,全身心感受生活帶來的意外。但就算這樣,德國人也愛它們愛得緊。
你可能覺得每個德國黑面包,都是吃它的人用命扛下來的,這考驗的不僅僅是你的骨密度和牙齒質量,還有你消化道的接受能力和精神力。
但事實上,德國人大概會告訴你,他們用來幫助克化這些宇宙硬物的,是深沉的愛意。
他們不僅僅把面包作為主食,早上吃面包,中午吃面包,晚上吃面包……還把面包作為零食加餐和下午茶。
這還不算,德國人在吃面包這個問題上,還能更突破我們的想象力。
比如,他們吃面包配生豬肉糜。
生肉面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德國特色,肉眼看上去就是一攤紅紅白白的生豬肉餡糊在面包上,造型還可能無限接近于愚人節(jié)整蠱。
德國人吃這東西的時候會配點胡椒洋蔥和酸黃瓜,但即便如此,也是普通人看了會生理不適的程度。
據(jù)嘗過的朋友表示,那玩意的口感有點像無意中吃了你媽用來包餃子的肉餡。
來源:小紅書@VeryScorpio
不過,和日本的可生食雞蛋類似,需求產生工藝——德國人抹面包的生豬肉,也是一種經過嚴格滅菌的特殊肉類,不會輕易吃壞人。
不過德國人的面包配菜大多時候也沒有那么逆天,黃油、奶酪和香腸,才是更常見的搭配。
據(jù)說,在德國有超過一千五百余種的香腸,啤酒香腸、狩獵香腸、火腿、茶腸,類似東北人吃的血腸,用豬頭肉做的Sülze……
甚至還有專門給孩子吃的小熊香腸。有的高級超市還有專門的肉類柜臺,柜臺上有切片機,幫你把香腸切成小片,好方便搭配面包。
來源:B站@司梵克Volker
此外,一些沿海地區(qū)的德國人,還喜歡用面包夾生魚片,一般是三文魚。日料愛好者表示聽起來還挺爽的。
離不開面包的德國人,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態(tài),還發(fā)明了面包罐頭這種逆天的玩意。
一般是一個像普通罐頭一樣的鐵皮拉罐,只不過是紙做的,打開之后里邊會有幾個預制的面團,拿出來扔進烤箱,按照說明調好溫度時間,快手面包拿捏。
來源:小紅書@大海姑娘vintage
在做面包的手法上,德國人的硬核也讓你難以想象。比如德國最具特色的堿水面包,這個堿,說的不是小蘇打,而是氫氧化鈉。
氫氧化鈉……熟悉嗎?強堿啊媽媽?。?!
03
宇宙硬物,誰比誰硬?
比硬度的領域,總是輸人不輸陣。在宇宙硬物榜上,剩下榮獲提名的,可能還有法棍、俄式大列巴、以及陜西石頭餅等等。
身為一種需要拿鋸子來料理的食物,法棍的硬度早已聲名遠播。有新聞稱,有一位11歲的英國女孩,曾用一條面包砸跑超市劫匪,這種條狀的面包很可能就是法棍。
法棍硬成這樣,即使是最快的伐木工人,也不知道能處理它到什么時候。運刀時,艱難和滯澀是不可避免的。
但很可惜的是,當你試圖自行操作時,一般連這種待遇都不見得有。
至于俄式大列巴,更是把大和硬集于一身的典范。首先,一般來說它的尺寸遠超常人想象;另外一方面,它的硬度也非常出類拔萃——敲水果,敲核桃,甚至敲手機,生活里難有大列巴干不碎的東西。
據(jù)傳聞,二戰(zhàn)時蘇聯(lián)人還曾用大列巴筑工事。
在這兩位面前,陜西特色石頭餅,因為有脆的特性在,可能只能算弟弟。但這種用石頭烙出來的餅,在經過為了遠銷全國而改良之前,也殘害過無數(shù)人的牙床子。
有網友提名,山東壽光產的一種叫麥特爾的杉木面包,可以代表浩克山東入圍??戳艘幌?,是這樣的,也有不少道理。
關于用法棍、大列巴和德國捷森打一架,誰會贏的問題,坊間總有不同說法。
有人說法棍輸在身材,大列巴輸在靈巧度,而捷森只能像磚頭一樣用來近戰(zhàn)拍人,各有各的優(yōu)勢和劣勢。
不過總的來說,在宇宙硬物神仙打架的現(xiàn)場,在動物油脂和起酥劑這個點上,東亞面包,直接輸在了起跑線。
吃點硬面包,感受下生活的真實直擊大腦,是歐洲人的生活哲學。
而啃一口捷森,追求飽腹感之前,先讓生活的酸澀溢滿唇舌,可能也是德國人獨特的浪漫。
如果生活給予你冷硬,你就與它硬碰硬。
如此這般,生活這塊硬骨頭,又算得了什么呢?